华西都市报 -A16 百家姓-
A16 百家姓 下载PDF 上一版 |
A16百家姓
  • ·状元胡广:明朝内阁第二任首辅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状元胡广:明朝内阁第二任首辅

明朝状元胡广画像。(资料图片)

胡居仁画像。(资料图片)

  有数据显示,在明朝的人口统计中,胡姓大约有147万人,比宋朝时的98万人有较大幅度增长,在各大姓氏人口排名中,仍排在第13位,与宋朝时的排名一样。江西仍是胡姓第一大省份,有33.81万人,约占胡姓总人口的23%;其次是浙江和安徽,两省有47万多人。再次是湖北、江苏和湖南,3省胡姓人口有29.4万人。在人口迁徙方面,主要向东南和南方转移,赣浙皖是胡姓的密集居住区。
  尽管明朝的胡氏家族少一些,但也出了一些名人,《明史》中,有传记的胡姓人达16个。在科举考试中,胡姓人不如在宋朝时那么辉煌,只出了一个状元胡广、一个探花胡正蒙,文进士有386个。


仅七年时间胡广从状元到内阁首辅

  胡广,又名胡靖,字光大,号晃庵,吉安府吉水县(今江西吉水县)人,明朝唯一一个胡姓状元。他是文学家,官至内阁首辅,是南宋名臣胡铨的后裔。
  胡广的高祖胡敬之,是胡铨的第七世孙,南宋末官至修职郎(修职郎是正八品文官的散阶,散阶是授予官职时同时授予的虚衔),带领胡氏家族迁居到吉水县大洲上(今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天玉镇胡家边村)开基兴业。
  胡广的曾祖父胡弥高、祖父胡鼎享、父亲胡寿昌(字子祺)都精于儒学,以德行闻名乡里。古代人平时很少用名,大都用字或号,如苏轼,号东坡居士,大家都叫他苏东坡。所以,胡寿昌平常都用他的字——胡子祺。
  元末陈友谅攻陷朱元璋的地盘吉安府后,胁迫当地1000多人拥护他。朱元璋收复吉安府后,把这1000多人抓起来,准备处死。胡子祺听说后,跑去找驻守吉安府的统帅,极力劝说不能杀人。最终,那1000多人全部被免死。
  明洪武三年(1370年),胡子祺以文学之才被任命为御史,后出任广西按察佥事,又改任彭州(今四川彭州市)知州,3年后升任延平府(府治在今福建南平市延平区)知府。
  洪武十年(1377年),胡子祺死在延平府任上,年仅45岁。百姓听说后,为他停止集市贸易,跑到府衙哭泣吊唁,就像亲人去世了一样。
  胡子祺所到之处,平反冤狱,修复废堰,发展生产,政绩突出。他为官清廉,风纪秉正,爱国恤民,深得百姓拥戴。因他死在延平府知府任上,所以他又被称为胡延平。
  古代有这样的惯例,喜欢把官员的最后一任职务所在地叫作该官员的代称。如北宋时的盐亭人、苏轼的表哥文同,他的最后一任职务是湖州知州,大家都叫他文湖州。
  胡广是胡子祺的二儿子,胡子祺去世那年,他才8岁。胡广生性聪慧,好学上进,拜在明初著名大才子解缙的父亲解开门下,与解缙成为同窗。
  建文元年(1399年),胡广在乡试中考中第二名。第二年,他赴京城参加会试,考了第八名。殿试对策时,他写下“亲藩跋扈,人心摇动”等话,很得建文帝朱允炆的心意,把他定为第一名,成为状元,并赐名胡靖,授职翰林院修撰。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兵临京城,胡广与解缙归附朱棣。第二年,朱棣登基,重用胡广、解缙等旧朝名臣。胡广被升任为侍讲,又改为侍读,恢复胡广之名,升为右春坊右庶子。
  永乐五年(1407年),胡广晋升为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接替解缙,成为内阁首辅。胡广从考中进士进位到中央最高权力中枢首脑内阁首辅,只用了7年时间,这升迁速度,估计没人能比了。解缙是明朝内阁第一任首辅,胡广为第二任。
  朱棣北征残元势力时,胡广等跟随。他多次被朱棣召到帐殿回答问题,有时甚至到深夜。永乐十四年(1416年),胡广晋升为文渊阁大学士,仍兼前职。
  胡广思维缜密,在朱棣面前所说的话以及所处理的事务,出宫后从不告诉他人,时人把他比作汉朝的重臣胡广。
  永乐十六年(1418年)五月,胡广去世,年仅49岁,被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文穆”。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加赠胡广为少师。值得一提的是,明朝文臣获得谥号,就是从他开始的。
  胡广遗体运回老家时,经过南京,太子朱高炽为他致祭。第二年,胡广的儿子胡锉被任命为翰林院检讨。
  胡广著有《胡文穆公文集》,文集中书法自成一体。胡广的书法在当时颇有名气,朱棣北征时,每次勒石刻碑,都让胡广书写。
  简单说说胡正蒙,他的字号不详,今浙江余姚市人。因史料记载不多,他的生平事迹比较简略。
  嘉靖十六年(1537年),胡正蒙考中举人。10年后,他在会试中考了第一名(会元)。殿试时,位列第三名(探花),出任翰林院编修。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胡正蒙升任翰林院侍读,充任裕王府讲官。嘉靖四十年(1561年)八月,胡正蒙出任顺天府乡试考官,升任左春坊左谕德兼侍读,进位侍读学士,总校《永乐大典》。
  又过了4年,胡正蒙与左侍郎兼翰林学士高拱一起,出任会试主考官。


程朱学派代表胡居仁死后被供于孔庙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副大家非常熟悉的自勉对联,出自明朝著名学者、理学家胡居仁之手。
  胡居仁,字叔心,号敬斋,饶州府余干县梅港村(今江西余干县梅港乡梅港村)人,明朝程朱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胡居仁的先祖是泰州(今江苏泰州市)人。南北宋之交,其先祖胡检阅跟随宋高宗赵构南渡,居住在隆兴府进贤县(今江西进贤县)归仁乡,后来迁居到抚州临川县(今江西福州市临川区)。
  传到第六世胡斗南,又迁居到余干县。此后,这支胡氏一直居住在余干县。第九世胡日新,再次迁居到余干县梅溪乡。
  胡居仁的祖父胡子仪,是个读书人,以做私塾先生为业,号竹友先生。胡居仁的父亲胡南俊,热情好客,崇尚儒术,尤其喜欢吟诗。因住地有溪水环绕,他把住所取名环溪堂。
  胡南俊晚年时,寓居在衡州安仁县(今湖南安仁县)大原村。成化二年(1466年),胡南俊因病去世。
  胡南俊有胡居安、胡居仁两个儿子。胡居仁十二三岁时,跟随父亲寓居在安仁县大原村。
  20年后,胡居安、胡居仁认为大原村这个地方“偏逼”,想搬家到老家余干县梅溪乡一个叫福寿墩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地势宽阔,既可耕种,也可渔猎。经胡南俊同意,两兄弟迁居到了福寿墩。
  成化元年(1465年),胡居安、胡居仁搭了一个简易的棚子,“移屋数间,覆檐以茅,墐壁以泥”,开始了新的生活。
  胡居仁小时候“聪敏异常”,时人称他是神童。少年时期,他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左传公羊、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等,无不涉猎。成年后,胡居仁师从抚州府崇仁县(今江西崇仁县)硕儒吴与弼,饱读儒家经典,尤其致力于程朱理学。
  他经常与友人陈献章、娄谅、谢复、郑侃等人交游,吟诗作赋,人们把他们叫作崇仁学派,名闻当时,影响后世。
  有这么大的学问,胡居仁偏偏不参加科举考试,一心归隐山野,除了侍奉双亲和讲学,其他的一概不过问。
  他在山中修建房屋,读书的地方取名敬斋,大家称他敬斋先生。找胡居仁求学的人络绎不绝,他总是告诫求学者说,做学问是为了提高自己,不是为取功名、求闻达。
  胡居仁行为举止端庄凝重,与妻子相敬如宾。他还有一本专门的小册子,记录平时的言行得失,用以自省。
  成化年间,胡居仁为扩展见闻,东游钱塘、太湖等地,寻访名贤;遍览金陵、浙江、福建等地的风景名胜,与人交流探讨学术。他曾主持著名的白鹿洞书院,还在涧源书院和淮王府讲过学。
  胡居仁生活十分俭朴,以著述讲学为终身追求的目标。他致力于教育,从教20多年,治学严谨,制订学规并亲自讲学,让学生学以致用。
  成化二十年(1484年),胡居仁在家中病逝,享年51岁,葬在梅港乡大山底村狮子山南麓。万历帝为表示对一代名儒的哀悼,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将胡居仁供于孔庙,随同祭祀。
  万历帝还叫人做了一个18斤重的黄金头像陪葬在他的棺内,并追谥他为“文敬”。为防止墓被盗,胡居仁一共有真假木棺18副,分别安葬在狮子山方圆两公里的范围内。
  因为胡居仁的墓中有黄金头像,引得历朝历代的盗墓贼眼馋。但盗墓贼都没有得手,原因在于胡居仁的墓穴真假难辨,根本无从下手。
  胡居仁的墓碑“明从祀先儒胡文敬公之墓”,应该是他在被供于孔庙后建立的,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居仁的学说,以主忠信为先,以求放心为要,强调诚敬、慎独、力行。胡居仁著述丰厚,有《胡文敬公集》《易象抄》《居业录》《居业录续编》等书行世。

  封面新闻记者 黄勇 特别致谢:四川蓬溪县文史专家胡传淮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