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省人大代表、眉山市委书记慕新海:
省人大代表、眉山市委书记慕新海。
2020年1月21日,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文,宣布成立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自此,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个城市,迈入了城市间区域合作最紧密、最高级的形态,踏上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推动城市向城市群演进的必由之路。
一年间,“同城化”“都市圈”等热词继续升温。
“同城不等于简单合作。”从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尹宏的话里,可以窥见成德眉资紧密、交融的关系,但探究“四地合一”走上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城市向城市群演进的必由之路,还值得更多抽丝剥茧的追问。
带着问题,即刻出发。我们将从成德眉资四地要答案,为如何共建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成都都市圈,找到启发答案的钥匙。
2月2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省人大代表、眉山市委书记慕新海,围绕成眉同城、开放发展,畅谈“十四五”。
记者: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深入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眉山作为“一干”的组成部分,将以怎样的目标定位,加速同城化、做强主干?
慕新海:我们坚定以国家、省战略指向标定城市发展方向,将眉山定位于建设成都都市圈副中心。目前,成都、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集聚资源要素的能力很强,但任何一个城市群、都市圈的崛起,都需要若干副中心作为功能支撑。眉山毗邻成都经济最发达、产业最集中的核心区域,共享天府新区,而且两市之间无山川阻隔,城市架构也正在加速融合,完全符合建设副中心的基础条件,特别是眉山市域开发强度仅为9.47%,还有较大空间潜力。
现在,成眉之间已从“邻居关系”升级为“队友关系”,从“异地关系”升格为“同城关系”,“成都区位+眉山优势”的名片也越擦越亮。近年来,眉山放大区位优势,实施全球招商,累计引进高端优质项目447个,其中百亿元项目26个,总投资逾万亿元。相信不远的未来,一个现代化的都市圈副中心城市,一定会崛起在成都之南、岷江之滨。
记者:2021年四川省两会,大家讨论得最多的是“十四五”规划。未来五年,眉山有什么打算?
慕新海:省委、省政府擘画了四川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我们也正在编制眉山“十四五”规划。前不久,眉山召开了市委全会,明确了未来五年的“136”发展思路,即一个目标定位“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副中心”,三项发展战略“开放引领、融入成都、五区协同”,六大发展支撑“一极一地一枢一市一城一园”。六个发展支撑分别是建设成都都市圈的经济增长极、科创新高地、交通次枢纽、开放示范市、品质宜居城、幸福新家园。
目前,依靠产业“梯度转移”的跟随式发展,已不能让内陆地区后发追赶。放眼全球,地处内陆又能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或地区,都是靠创新,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我们提出依托眉山天府新区、眉山东部新城、岷东新区打造天府科创城,这是基于对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几年,我们相继落户了信利高端显示、万华化学、通威太阳能以及四川大学眉山校区、未来显示科技产业园、联想叠云创新科技园等重大项目,越来越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眉山,相信建设成都都市圈科创高地前景可期。
记者: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第一年,意义重大、十分关键,眉山将怎样抓好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落地落实?
慕新海:五年看头年,今年最关键。作为省人大代表、市委书记,我将及时把会议精神带回去,第一时间组织全市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知行合一抓好贯彻落实。特别是牢牢把握省委提出的“八大工作思路”,细化分解任务、抓准工作抓手、奋力落地落实,确保眉山在“十四五”的头年开好局、起好步。我们将今年全市工作主题确定为“开放发展冲刺年”,重点是抓同城融成渝、抓创新添动能、抓项目强产业、抓外贸促外资、抓城乡提品质、抓民生增福祉,在六个领域齐冲刺,力争走在成都平原经济区前列,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