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是对我国每年召开的人大会议与政协会议的简称,“两会机制”则是人民
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建立密切关系、共同发挥作用的一种机制,是中国政治体制架构中权力机关与专门协商机构、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相得益彰的制度载体。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也标志着人民政协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确立。
每年召开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工作在两会。这一场“春天的盛会”与人民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召开的日期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并予以公布。曾经,会议召开时间从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都有。后来,全国人大议事规则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每年第一季度举行。
全国人大的重要职责是,批准工作报告和预算。每年一季度的预算支出较多,占全年支出的三分之—,全国人大批准预算不能太迟;财政年度以自然年度计算,如果全国人大开会太早,相关数据统计不上来,只能依据前一年度的情况制定预算,会不准确。会议3月举行,可以给统计和总结留出时间。农历春节一般会在1月到2月,选在3月开会可以避免与春节相重叠。
全国两会在3月召开的惯例,始于1985年。自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一般在每年的3月5日开幕。
目前,两会届数、会期基本同步。全国政协会议提前1至2天开始,结束时间也相应提前。两会会期的同步,直到1978年才完全实现。
政协会议比人大会议开幕时间早,主要是为了保证政协履行职能。虽然没有成文的规定,但已成为惯例。
两会虽然同步举行,但使命和职责并不相同。
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职权包括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国家的基本法律;选举、决定、罢免国家机构组成人员;决定国家的重大事项;监督国家机关。而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尽管职责不同,但两会却与老百姓息息相关。来自全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通过细致调研、深入思考提出议案、提案、建议,回应百姓关切,推动社会发展。比如2021年全国人代会审查批准的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这个五年国家发展中民生福祉类多项指标,目的是让百姓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又比如2020年全国人代会表决通过的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涉及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闫雯雯 制图王思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