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苏佳馨
“僵尸火”一般出现在临近北极的区域。 制图苏佳馨
简单的说,“僵尸火”就是在雪层之下燃烧了一整个冬季,到了春天再次燃烧的山火。
2023年,世界多国出现了规模空前的森林火灾,特别是在北美地区,加拿大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山火。据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的数据,加拿大境内野火已向大气层释放了4.1亿吨二氧化碳,占2023年全球野火释放二氧化碳总量的27%。
在冬季,随着大雪覆盖,山火似乎消失了。其实它并没有消失,而是成为了越冬“僵尸火”。2024年1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就有91起“僵尸火”在燃烧。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僵尸火”呢?
“僵尸火”是一种越冬的野火。在上一个冬季,随着大雪覆盖,那些没有熄灭的野火转入雪层之下,缓慢燃烧,一直到来年春天都不会熄灭。
“僵尸火”一般都出现在临近北极的区域。因为在临近北极的区域,由于气温非常寒冷,多分布着极地苔原带,微生物较少,很多植物枯死后得不到分解。久而久之,这些堆积在泥土里的枯萎植物,慢慢形成了一种叫“泥炭”的物质。
泥炭,也称泥煤、草炭,是煤化程度最低的一种煤。顾名思义,介于泥和煤之间。与深藏亿年的煤不同,泥炭的形成时间比较短,大概是以千年做单位的。全球近一半的泥炭分布在北纬60~70度的北极圈附近。
泥炭一旦着火,很难熄灭。如果有积雪和土壤覆盖其上,泥炭就会借助土壤中积存的气体,缓慢燃烧,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即便是大雨和大雪,也很难将它扑灭。
近年来,有多次“僵尸火”事件发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2008年,美国阿拉斯加州发生“僵尸火灾”,3.3万英亩土地沦为焦土。2019年,阿拉斯加州再度出现“僵尸火灾”,并跨年烧到2020年,超过10万英亩的土地遭到破坏,阿拉斯加基奈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也严重受损。
“僵尸火”多发于北极圈附近,甚至在地球上最冷的人类定居点也会发生。
俄罗斯西伯利亚著名村落奥伊米亚康,距离北极圈仅300公里左右,被称为北半球的“寒极”,是全球最冷的永久居住地之一。奥伊米亚康在当地语言中,意思是“不冻的水”,因为这里有一处温泉,是驯鹿牧民休息的场所。
由于地处高纬度地区,这里的夏季短暂而凉爽,而冬季则漫长而寒冷。入冬之后,这里平均气温低至-50℃左右,最低气温甚至能达到-71℃。
尽管气温很低,在奥伊米亚康仍旧会发生“僵尸火”现象。
2021年冬天,在距离奥伊米亚康以西3.6公里的地方,白色的烟雾从积雪下不断冒出。因为2020年夏天这里发生过野火,烧毁了800万公顷的森林。尽管地面上的火已经被扑灭,但由于存在大量的泥炭和沼气,火焰继续闷烧了一整个冬天。
近些年,“温室效应”可能会让“僵尸火”变得频繁。全球变暖趋势下,极地升温速度是温带地区的1.5倍以上,“僵尸火”的形成条件愈发充足。
2021年发表的一项卫星研究显示,北极的火灾变得越来越常见。北极变暖的速度几乎是世界其他地区的四倍,这种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气温上升给环境带来了许多变化,使森林和苔原更容易起火燃烧;燃烧的时间更长,范围更广。
温室效应,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对流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大气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
温室效应对于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全球变暖就是其中的一个,而且是影响最大的。因为全球变暖,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融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也许会再次爆发。科学家从格陵兰抽取了500至14万年的冰块,结果发现了一种原始的病毒。全球变暖还会造成海平面上升,一些太平洋岛国会面临被淹没的危险。一些沿海的大城市,如纽约、悉尼等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而一些人口集中的三角洲,如恒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等也会被海水侵袭。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闫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