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 四川

可盐可甜 何以盐源

华西都市报2024-03-18 02:29:10.0四川

嘉宾现场共话老龙头考古,并探讨青铜文明助力盐源文旅高质量发展。图据主办方

  盐源之美,何止一面?!
  3月17日下午,由中共盐源县委、盐源县人民政府、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盐源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盐源县融媒体中心、盐源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可盐可甜·何以盐源”——2024盐源文旅推介会在成都阿来书房举行。
  四川盐源老龙头墓地入围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项目,其考古成果引起业内外广泛关注。盐源老龙头墓地凸显了盐源青铜文化独树一帜、兼容并蓄、多元一体的特征,丰富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和文化内涵。
  活动现场邀请了三位重磅嘉宾: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原副厅长、一级巡视员赵红川,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历史文化学院学术院长霍巍,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周志清,共话老龙头考古如何“一枝独秀”,青铜文明如何助力盐源文旅高质量发展。

“青铜”盐源 老龙头入围“十大考古”终评

  作为盐源最为重要的遗址之一,老龙头墓地的重要考古发掘成果在2024盐源文旅推介会现场揭晓。
  今年2月底,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四川盐源老龙头墓地等22个考古项目进入终评,正在角逐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此之前,四川盐源县老龙头青铜时代墓地入围中国社会科学院“2022年考古新发现项目”,“盐源老龙头遗址发现千余座商代至西汉墓葬”相关报道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为2022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就在今年2月,老龙头墓地作为9个项目之一,获颁“2023年度川渝地区重要考古发现”。
  现场的微论坛上,赵红川、霍巍、周志清金句频出,共同探讨盐源的考古成果及文旅融合。
  周志清在分享老龙头墓地考古成果时表示:“盐源老龙头墓地发掘始于2020年,截至目前抢救性发掘面积达到4200平方米,清理发现墓葬达到1893座,这是整个西南地区同时段单一墓葬发现墓葬最多的墓地。因为盐源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也非常重要,这批墓葬的发现从目前来看,给我们揭开一段过去不被人熟悉和认知的青铜文化。”
  霍巍教授则从三星堆与老龙头的关系角度,畅谈盐源青铜文化的重要性,他直言:“从三星堆到盐源经历了两个高峰,三星堆代表了从商代开始在古蜀大地上诞生的青铜文明。三星堆的知名度震惊全球,但千万不要忘记在三星堆以后,还有年代晚一些,在地域分布上面就是盐源青铜器的发现。我们讲青铜时代,实际上从现在来看延续时间从商代一直到西汉中期,给我们勾勒继三星堆以后中国西南青铜文化发展的脉络和图谱,第一个给我的感觉是非常震撼。我们看到三星堆还有续篇,续篇就在盐源。”
  赵红川也围绕青铜文明如何助力盐源文旅高质量发展,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文旅是人的创造物,也是人的消费最终极的精神文化需求。真正要促进文旅的融合,要做好历史文化挖掘这篇大文章,这篇大文章当中有几个关键点可以供大家参考:第一,一定要围绕人的创造、人的需求,来谋划文旅融合。青铜文明就是一个‘人’的创造,先民的创造是后来者重要的文化资产、文化资源;第二,以‘人’为中心就要体现在我们要满足人的消费需求。人的最高级的、最顶级的消费需求是什么?精神文化消费。我们现在已经超越了物质消费的阶段,是在物质供给过程之后来研究文旅的发展,来推动文旅的消费。青铜文明就是传承历史文脉、开创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何以盐源

打造文旅IP,发展文旅名县

  中共盐源县委副书记安图对盐源的爱已经深植于心,他的路演也极具诗意。从美籍学者约瑟夫·洛克一百年前在盐源写下的一本游记《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开始,到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据此创作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安图向大家推介位于无数人寻找和向往的“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腹心地带的盐源。
  说起盐源,安图如数家珍:盐源县位于凉山州西部,川滇两省交界处,被誉为“金盆宝地”“高原明珠”,也被誉为四川第三大“青铜王国”,是全国高原地区苹果第一大县、全国花椒种植第一大县、全省核桃种植规模第一大县。
  为生动践行省委书记王晓晖关于凉山要统筹抓好“三篇大文章”的重要指示和州委、州政府“三大强州”战略部署,盐源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明确提出了“文旅名县”发展战略。
  从盐源的文旅资源、IP打造、发展思路等方面,安图解读了“何以盐源”。盐源今后将着力打造“青铜古都”“果园新城”“湖畔音乐节”“民族文化节庆”这四大文旅IP。
  安图最后表示,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促进文旅经济加快恢复、持续向好,努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将齐心协力把盐源打造成为“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重要目的地,攀西文旅经济新高地,让“果园新城·青铜古都·魅力笮地·实力盐源”城市形象熠熠生辉,让“品味青铜韵·梦寻女儿国”文旅形象享誉世界。

诗乐盐源 诗集发布,音乐专辑上线

  “青铜王国”在全国掀起文化热浪后,凉山州盐源县再次借民族文化,借助多元化表达方式打造一张张城市名片,让当地的文旅融合迭代升级,诗歌恰逢其时。
  推介会现场发布了《与诗同行·走进盐源》诗集。四川省作协副秘书长、《星星》诗刊副主编童剑分享了诗集创作的台前幕后,他介绍,“与诗同行,走进盐源——全国诗歌征文大赛”吸引中国、俄罗斯、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诗人投稿2万余首。这些诗歌作品不仅描绘了泸沽湖的美景,还表达了人们对盐源文化的认同,成为泸沽湖及盐源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中国视协主持人专委会副会长、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寒露,四川电视艺术家协会播音主持专委会副主任海光现场朗诵了《与诗同行·走进盐源》诗集中的《青铜之尊》《热爱青铜》,与大家一起探秘青铜王国。
  “诗乐盐源,大有可为!”在2023大凉山泸沽湖冬季阳光(诗歌)音乐季开幕式上,著名文化学者李敬泽、阿来、龚学敏,音乐名家么红、王晓锋对此深有共鸣。
  今年3月15日,中国音乐家协会公布了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听见中国听见你”2023年度评选结果公示文件,由罗木果作词、杨智聪作曲、吉克隽逸演唱的《摩梭》位列其中,获评2023年度优秀歌曲。这首动人的《摩梭》,就源于2023年10月的大凉山泸沽湖冬季阳光(诗歌)音乐季。
  2023年音乐人在盐源采风的成果,荟萃在“行云流水”中。推介会上,四川省音乐家协会秘书长杨小兰女士、四川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副院长曾诚一起揭晓了《行云流水》专辑在酷狗音乐平台线上发布。盐源县相关领导和酷狗音乐市场合作中心、商业化项目负责人签署音乐产业战略合作协议。
  四川音乐学院的杨璐玮和李析非表演了吉他弹唱《摩梭》,让人仿佛看到蓝天白云,泸沽湖畔格姆女神山下,格桑花海绚烂绽放。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吴德玉荀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