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每年高考,最受关注的无疑是作文题目。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已落幕。今年四川高考作文命题有何特点?考生怎样才能写好这篇作文?6月7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成都树德中学语文教师戴华,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普通高中教育研究所语文教研员段增勇。
“2023年四川高考作文题以精简的文字表述、精准的任务指令、精要的情境设置,引领并驱动考生完成了一场关于‘时间’的反思。”戴华说,整体看来,主要呈现三个方面特征:
首先是引领浸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戴华说,“掌控时间”“成为时间的仆人”与当下快速发展的时代紧密相关,也是学生成长生活中绕不开的话题。在体现价值引领和育人功能导向上,作文采取浸润式设计,润物细无声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其次是情境真实,将写作引向实际生活。戴华表示,在写作中引入真实具体的生活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避免宿构与套作。长久以来,“时间就是金钱”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管理时间便于自己处理问题。随着科技发展,时代脚步越来越快,很多问题随之产生。学生可从自己生活实际出发,贴近自己的思维过程、心理过程去写。同时在文体选择上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某事所得的记叙或是理性思考的议论皆可,“这让考生能根据所长更加有话可说。”
第三是审视思辨,培养未来人才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信息量爆炸的今天,信息的获取已不是问题,拥有筛选信息、并形成自己有价值的判断的审辨力才是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区别性特征,这也是语文学习培养中的重中之重。”戴华说,“掌控时间”抑或是“被时间掌控”,各自有怎样的表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去操作又如何去避免;“掌控”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掌控”是为了“竞速”,那生活的质感与美感又如何把握……林林总总,值得每一个人去反思去评判。
戴华说,总之,今年的作文题来源于生活,关联于成长,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放在首位,温和大气又有理性空间,引领学生思考生活,关注自己,对于一线教学也有很好的契合与启示作用。
在看了4道由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的作文题后,段增勇说:“总的来看,4个题目充分体现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评测,充分检测了学生对于生活的理解能力、对生命的感悟能力以及文化思辨能力。”他用一句话概括:充分体现了审美与思辨的有机结合。
对于今年四川高考作文题目,段增勇说:“写作材料共两句话,包含了3个关键词:人、技术、时间。现代化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时间的便捷,甚至于一种把控,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其中涉及一个背景问题,人如何在技术发展中找到自身方向,或者是自身的发展空间。这里面真正突出的是人对自我的修养和造化,考生可以通过故事或议论的方式来探索人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何方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