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 四川

成都“拼经济”亮实招出实效

华西都市报2022-12-08 04:06:18.0四川

成都高新区新经济活力区。余书瀚摄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企业生产马力全开,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时下的成都,从生产车间到研发实验室,处处涌动着拼经济、搞建设的活力与热潮。
  当前,成都全面落实省委“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部署要求,科学分析经济运行形势找准发力点着力点,锚定年度目标,全力以赴拼经济抓发展,奋力交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合格答卷。

企业马力全开
全力以赴抓生产促发展

  进入四季度后,成都各领域的企业马力全开,全力以赴抓生产促发展。
  12月初,沿着成都剑南大道一路向南,走进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在汇宇制药的创新药研发基地里,两座正在修建的大楼已经成型。“四季度正是全力冲刺的攻坚期,年后部分研发人员有望搬入大楼办公。”汇宇制药相关负责人说。
  在距离建筑工地几公里的汇宇制药成都研发中心,研发人员在实验室里操控着大大小小的设备仪器,聚精会神地科研攻关,推进抗肿瘤和注射剂药物研发项目。
  园区内,好消息频传。日前成都先导与韩国Daewoong达成基于DEL技术的新药研发合作。“期待此次合作能从DEL库中筛选出全新小分子化合物,相信产出的成果将推动双方进一步扩大合作。”成都先导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位于成都天府五街的菁蓉汇大楼内,启英泰伦的研发人员正忙着芯片设计。今年7月,启英泰伦推出全新第三代智能语音芯片,相较上一代产品,这款芯片创造了算力实现更高、高度集成和算法新高的“三高”纪录,能够在高性能、低成本端侧语音和端云融合语音等方面开展应用。
  “进入四季度后,公司AI语音芯片的出货量稳步回升,每月接近100万颗。”启英泰伦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近7年的发展后,启英泰伦离线语音方案的年装机量已超过2000万台,并正快速向上亿台年装机量发展。目前,公司的芯片产品已陆续用于美的、格力等品牌的智能家居产品中。
  在成都成华区,12月1日,四川千里倍益康医疗科技在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作为一家扎根成都的“专精特新”企业,该公司近年来保持高速发展势头,2019年至2021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达179.11%。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IPO募资方面,公司拟募资5.08亿元,资金将用于倍益康成都智能制造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营销网络及品牌宣传建设项目。

强化服务保障
主动服务赋能产业发展

  企业铆足干劲生产的同时,成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服务保障,高效落实各种政策措施。
  近日,在位于成都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的茶百道智能生产加工基地及供应链总部项目(简称“茶百道项目”)现场,施工紧张有序进行中。“我们在项目现场增加了5个班组,施工设备从6台增加到10台,还采购了近800万元的各种物料,就是要把损失降到最小,进度提到最快。”茶百道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茶百道项目从建设开始,成都市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管理委员会就配备了专职联络员每天与企业沟通项目进度,解答项目建设的各种问题。在闭环生产期间,防疫人员每天8点前就上门完成项目工地的核酸检测,保证了正常施工。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内,供应链服务中心也在忙碌着。“2022年1月-11月,供应链服务中心服务货值约9亿元,相较于2021年同期增加近3倍。其中,进口贸易额约7亿元,占四川医药品进口超7成。”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介绍。
  截至目前,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累计签约落地项目200个,新增药物临床批件22个,累计在研I类新药78个。同时,城市开发面积达9平方公里,确保了以国药蓉生、京东方数字医学中心等为代表的产业龙头项目,以条条河湿地公园、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生态景观项目,以西南首个全地埋式生物医药污水处理厂为代表的生活生产配套项目顺利落地落位。
  “为了保证项目正常运转,我们探索实施‘拿标准地供地’‘拿地即开工’、疫情期间‘线上开标’、项目专员全程促建等工作措施。”相关负责人举例,加速器四期、人才公寓三期、松柏幼儿园等项目较原计划提前1至6个月开工。
  此外,探索“竣工即验收,验收即投用”工作模式。在项目主体封顶后主动服务企业,将工程并联验收涉及的规划、消防、质量、人防等验收工作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协助企业制定工作计划,对于规划验收经常遇到的问题靠前指导、主动服务,实现建设工程全周期有效管理,预计节约项目投产投用时间2个月。

聚焦融资需求
60个项目获得贷款投放

  便捷快速的审批流程,远低于正常商业贷款的利率,国家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提供的资金正涌向成都制造业企业。
  近日,成都市发改委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已有60个项目纳入国家审核通过名单,贷款总需求达201.62亿元,涉及生物产业全链条技术产品创新和制造生产、高端科研仪器研发和制造、电子信息制造业等重点领域。
  “最近已经拿到第一笔贷款100万元,根据投资进度预计年底前会有2000万元到位,给项目带来源头活水。”四川天府南格尔生物医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继萍兴奋地说。作为成都市首批成功申报国家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之一,该公司获得由工商银行成都高新支行和建设银行岷江支行共同实施的1.9亿元项目贷款资金,主要用于南格尔智能输血技术创新产业园的设备采购。
  任继萍说:“民营企业过去确实遇到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笔1.9亿元的长期贷款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和信心,鼓励我们做得更好。”
  聚焦科技企业的融资问题,近日,成都高新区举办2022年度金熊猫科技企业创新积分榜暨积分贷“百亿千企”行动发布会。
  活动现场,工商银行、成都银行与100余家积分企业完成积分贷意向签约。现场还启动“央行资金+金熊猫科技企业创新积分”专项计划和积分贷“百亿千企”行动,旨在加快打造创新积分金融产品。
  成都高新区积分贷“百亿千企”行动聚焦科技企业融资需求,政、银、企将携手深化投融资服务模式,引导银行信贷资金向积分企业聚集,力争到2023年“积分贷”达到放款2000户,放款金额200亿元,实现放款户数、放款金额“双翻番”。
  “我们期望通过‘企业创新积分制’更加有效地汇聚各方创新要素,助力‘硬科技’‘好苗子’企业脱颖而出,支持和培育更多创新能力突出的优秀科技企业,携手创投机构、金融机构助力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成都某科技公司2022年计划研发新项目,需投入大量资金,其对接多家银行,因各种问题迟迟无法获批贷款,项目进度受到影响。经成都高新区“金熊猫积分贷”认定,公司符合平台专属定制的“积分贷”产品授信条件。9月,该公司成功获得工商银行发放的“积分贷”款项500万元,解决了融资难题,保障项目按期推进。
  记者了解到,自推出以来,成都高新区“积分贷”已为643家(次)创新积分企业(仅含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了逾102亿元纯信用贷款额度,实现“积分贷”融资额全国高新区第一。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