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 宽窄巷

“他比一般诗人更富于哲学性”

华西都市报2022-05-06 01:45:26.0宽窄巷

《什么都不像》

  

□宗仁发

  一个11岁的孩子把诗写成这样,不能不让人感叹。以往也曾看到过一些儿童写的诗,大多是以天真取胜,而伍雪涯相当特别。诗集的名字《什么都不像》先给读者打开了诗的阅读空间,提示你这里的诗歌不是以闭环的方式去读的,而应该尽可能地调动你的想象力,让想象力自由驰骋,无边无际。诗人波德莱尔说过:“想象力是真实的王后”,“没有它,一切能力无论多么坚实,多么敏锐,也等于乌有”。
  闪电是人人熟知的,是人们熟视无睹的自然现象,可在伍雪涯的笔下,这闪电已被他重新发现,被他写得出神入化。当闪电击在大海上时,海水会发出彩色的光芒,这是可以想见的壮观场景。但诗人迅捷地把镜头对准了在大海里可以忽略不计的小鱼,以小鱼对这种惊天动地之美的感知来收束诗句,避免了可能由于开阔带来的某种空泛。这首诗的最为令人称奇的句子是:“当闪电击在闪电上时/发出很大的雷声/就是给上帝的启示”。让闪电击在闪电上,与诗人博尔赫斯所说的人在死亡时“仿佛水消失在水中”一样奇妙,这样的“闪电”才属于诗的“闪电”。
  在伍雪涯的短诗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词无疑是“时间”,“时间”在诗歌中能意味的东西的确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到宇宙的时间与地球的时间,真实的时间与虚假的时间等等,不一而足。然而有谁又能将时间的哲学蕴涵说清道明呢?或许有人对一个如此年龄的诗人就开始思索“时间”这样深奥的问题会不大理解,这使我想起孔子出游时,遇到两个小孩辩论太阳是早上大,还是中午大的故事,两个孩子各有理由的辩论,让孔子也不能裁定谁对谁错。这样看来,诗人思考问题的范围与多大年龄似无什么关系。
  对于一个11岁的诗人,除了年龄的特征,还是会在文本中显露出一些更接近诗歌内部的肌理。就伍雪涯而言,从“一块被黑暗覆没的火焰/这是太阳神的宠物”、“海里有一个人/他就是波塞冬倒映的世界中”这样的诗句中,我们知道他了解古希腊神话,甚至从“奥丁在混沌初开/他高大威猛/他管理九个国度”这样的描述中看得出他还知晓北欧神话,不过就一个少年来说,他的这些知识背景并非来源于纸质发黄的上个世纪的印刷物,而是来源于母本不断被改编的动画片。他对神秘的魔法师充满好奇,同时也会关注尖端无比的量子纠缠;他对顾城这样童话般的朦胧诗人有所迷恋,同时也受到海子《春天,十个海子》中的那种汪洋恣肆启发。
  这部诗集中除60多首短诗之外,还收选了两首长诗。在这两首长诗中,那些在短诗中隐匿的故乡与地理隆重出场了,不过这些元素的露面仍是摒弃掉了地域化的强调。或者说这两首长诗中山河与村落的显现更像是因为定位坐标的需要。
  “世界的开始/和世界的末日/是那么的和谐”。《破碎的沉思》中无论是诗人的出生地甲乙村,还是外婆家的罗平村,写这些处所的时候,不断涌入“黑洞”“中子”“爱因斯坦”“纳米”等元素。而在《山海经》中以“南方在哪里”之问开篇,接下来问到刑天,问到轩辕,问到了动物与人,还问到了善恶及欲望。诗人已从屈原的《天问》中借来锦囊,在对天地万物的追问中,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心灵纠结之处,走向这个世界种种困惑的核心地带。但愿这种叩问能够在沧海横流、山川巨变的演进中泛起哪怕是一丝丝不易觉察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