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四川观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首日大涨85.08%,收报58.30元/股。随着观想科技登陆创业板,成都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00家,成为全国第10个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00家的城市。从0到100家,成都企业冲刺资本市场经历了怎样的历程?百家上市公司表现如何?记者进行了梳理。
现存最早登陆A股的成都上市公司,是1992年1月13日在上交所上市的兴业房产(现为“广汇物流”),兴业房产原是上海的一家房地产公司,后历经多次股权转让,于2017年更名为广汇物流,主营业务变更为商贸物流综合服务产业,注册地址迁至成都。
事实上,成都企业真正与资本市场“牵手”,最早要追溯至28年前。1993年9月17日,成都第一家A股公司成量股份(现“东阳光”)登陆上交所,虽然之后因股权转让,公司最终易主,注册地址从成都迁出,但由此也拉开了成都企业冲刺资本市场的序幕。
早期登陆资本市场的成都企业多以国有企业为主,涉及公共事业、电力设备、建筑材料、国防军工等行业。2004年3月2日,通威股份登陆上交所,成为成都第一家民营上市公司,从最初的水产饲料起家,现已成长为千亿市值的光伏产业龙头。
到2015年迅游科技上市时,成都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到50家。此后,成都上市公司数量快速增长,从50家到100家只用了6年。仅2021年,成都A股上市企业数便已达到14家,其中11月15日,中寰股份成为成都首家北交所上市公司。
分板块来看,目前成都在沪深北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00家企业中,上交所主板26家,科创板12家;深交所主板31家,创业板30家;北交所1家。截至目前,成都境内外上市企业数量达128家、过会待发12家。
据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成都100家上市公司广泛分布于20余个行业,其中国防军工企业数量最多,共有14家;其次是医药生物(13家)、计算机(9家)、公共事业(8家)、机械设备(8家)。
截至6日收盘,百家企业总市值超过1.36万亿元,其中通威股份总市值达到2004.98亿元,位居第一。极米科技、雷电微力、国光电气、康华生物、智明达、水井坊6家公司股价超过百元,成都上市企业中的“股价王”极米科技最新收盘报582.11元/股。
从市场表现看,44家公司股价年内实现上涨,9家年内股价翻倍,其中川能动力年内累计涨幅达233.7%。前三季度,百家公司累计实现营收3254亿元,对比去年同期增长19.5%;累计实现净利润350.95亿元,同比增长4.4%。
数据显示,共有85家成都上市公司披露了今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情况,报告期内累计投入研发95.77亿元,平均研发投入1.13亿元,平均研发投入占总营收比重为6.2%。
专利数也是考量企业科创实力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智慧芽数据显示,100家成都上市公司的专利申请总量为1.4万余件,平均每家企业约为143件;有效发明专利总量为2300余件,平均每家企业约为24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