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们将装好的饭菜送往学生宿舍。
◀教师们分拣打包好的早餐。
教师们正在帮忙择菜。
洗胡萝卜的是教授、择二荆条的是博导、装馒头的是知名学者……最近两天,一张张成都理工大学食堂后厨的照片在网上刷屏。
原来,为保障疫情期间全校同学就餐,11月8日晚,百余名来自成都理工大学各机关部门、学院的老师们组成“成理攀登志愿服务队”,支援后勤。
这些平日里在教室“挥斥方遒”的教授、在顶级期刊杂志发表论文的博导、在前沿领域引领科技潮流的老师“洗手做羹汤”,被学生称为“帮厨界的天花板”。
为保障全校3.2万余名学生能及时吃上热饭,11月8日晚上11点,一支逾百人的“成理攀登志愿服务队”迅速组建成立。成都理工大学环工院博士生导师魏玉峰是最先响应号召的人之一,他表示,得知学校、学院的号召后,大家都踊跃报名,“每个人都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成都理工大学机关党委书记张孟英说,志愿者主要负责帮忙择菜、洗菜和配餐、送餐工作,前者从早上7点半到上午10点半,后者在午餐和晚餐时间帮忙配餐、送餐,“考虑到老师还要上课,我们分了时段和岗位。”
说起两天来的帮厨经历,成都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博导、教授邓星桥很兴奋,“分组时大家就开始摸索,比如说谁打饭、谁装盒,最后摸索出一个‘流水线’。”
邓星桥所在的小分队共有7人,负责打包分餐,他打趣自己装餐“人狠话不多”,“我们给学生打的菜,多得按都按不住!”
择菜分队的成理珠峰团队首席科学家熊富浩副教授为了处理好胡萝卜和南瓜,他还专门打电话请教妻子,“毕竟工作后就没有干过这些活,怕有地方没做好。”半天下来,他对这份“工作”已了如指掌,还开始把经验传授给身边的同事,“这样洗更快。”
老师们对待装餐像对待科学一样严谨,为了让学生尽快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研究员、博导郎咸国所在的小分队在吸取其他分队的经验上,将每种早餐的装盘顺序、装餐人的站位、大家之间的配合都进行了模拟。“早饭我们要装馒头、鸡蛋、牛奶,先装哪个,谁来装谁来放,我们都形成了方案。”他表示。
老师们帮厨的照片刷屏网络后,学生们纷纷在朋友圈和微博点赞:“太好吃了!吃了充满学术的力量!”“据说后厨1点就开始准备了,感动!”“帮厨界的天花板!老师们上班时间上课,下班时间帮厨,同学们的课是老师上的,饭是老师做的,疫情之下的理工处处充满着爱。”
据悉,成都理工大学后勤保障组及时整合餐饮中心在校员工365名,调整食堂供餐结构,制定了《学生送餐方案》,同时积极筹备大米32吨、面粉25吨、油34吨、打包餐具23万套,还有52吨食材、7万套打包餐具及其他物资将陆续到货,为全校3.3万余名师生提供了有力的餐饮保障。
据了解,截至11月10日,成都理工大学3万余名师生已完成三轮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