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 宽窄巷

说“拐”

华西都市报2021-11-10 02:46:13.0宽窄巷
  

□ 张小军

  川人把“拐”字用活了,尤其是在剑阁的白龙、金仙一带。
  “拐”这个字,在普通话中一般表示转弯处或拐杖,而川人则把突出的转弯处说成“拐拐上”,把拐杖叫作“拐杵子”。还把“转弯处”这个词义引开,出现了“袖拐子”(肘部)、“螺丝拐”(脚踝部)等叫法。如,你把墨水弄在我袖拐子上了,我摸黑路把螺丝拐崴了等。若用作动词就还有另外的含义,你拐我有啥事(用肘部碰);你如果开车去,就把我拐(捎带)上;你莫把人家拐跑(骗走)了哈。
  带“拐”的发言词汇很是丰富。比方说,给人指路如果要转弯,就说成“倒拐”,“往前走抵拢倒左拐”;出问题、坏事儿,爱说“扯拐”,“今天机器老是扯拐,一块地的麦子一天都没有收完”;惹祸、遭了麻烦,会说“戳拐”,“哎呀,今天戳了个拐,牛没拴牢,把人家田的粮食吃了多大一块”;把弯脚脚的苗苗秧秧,叫作“拐腿子”,“遇到拐腿子要栽深点,不然栽活了会歪起长、见风倒”等。另外,四川还有些带“拐”字的常用歇后语,如“鸭儿的脚板——拐啰”,“麻拐拐仰半起飞——犟拐拐”等。如,“你娃的处境是鸭儿的脚板——拐啰,看你咋个办。”“又不晓得听话,真是麻拐拐仰半起飞”。
  因为地形原因,金仙、白龙一带很多地方都以“拐”字命名,如柘坝拐、下拐上等。最有名的,要数张家拐。清末时期,这个百余人的小村庄出过好几个秀才。练武的立了桅杆,到今天都还保留着;习文的蜚声川北,影响深远。现在这儿都还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其实,我就是张家拐的,只是还算不得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