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故事到此为止,一阵春风翻开了故事的下一页,万物欣喜地苏醒,竖起耳朵聆听春要讲述的故事。
春从荒野蹒跚跑来,秃树最先抖开一枝新芽,骄傲地自诩是春的宠儿,像急着向春问好,又像呼唤着其他伙伴一般。小草也抓紧换了新衣,羞涩地打起招呼。春嫣然一笑,大方地把大把的阳光洒向他们。而这些春的宠儿像收到巧克力的孩子,开心地舒展身子,顺便将那生机盎然的颜色回礼予春。此时,我们也能沾春的光,目睹其芳容。生命正是这样,彼此给予,相互收获。
堤坝边的商贩出售着风筝,孩子们闹着一定要买,美其名曰:“放风筝给春姑娘看。”这幅“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情形似乎从古至今都能在春季见到,至于春姑娘能不能看见,我不知道。伫立在堤坝遥望,当一只只风筝升起时,突然一个奇妙的想法击中了我——也许出售的不只是风筝,同时出售的,是孩子眼中的春天吧。
春天给予我一个盼头。至少在春天,我可以不用忍受夏日蝉鸣蛙噪的燥热,秋日万物凄凉的冷清,冬日万籁俱寂的苦寒;至少在春天,我可以享受舒适的阳光,穿上合适的衣服,欣赏万物和谐生长的景象,来用合适的理由说服自己去改变,去重新开始;至少在春天,我可以从自己肚里一点点的墨水中搜刮几句应景的诗句,进而更好地去体会春给予这些才华横溢的诗人独特的感悟。
也许,刚好一阵春风吹拂过细柳,贺知章才有了“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名句。也许,刚好一次春雨夜来,滋润了杜甫的才思,他才欣喜写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也许,刚好目睹枯木逢春,刘禹锡才有勇气自勉:“病树前头万木春”。春,让诗人跃跃欲试,点醒对春的向往,让诗人们笔生春风。诗人们,一切受春滋润的宠儿虔诚地献上了对春的祝福。
他们如此祝愿:祝春日中万物生长,生生不息。他们如此期望:四季如春,岁月静好。他们互道安好,也向春致意:春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