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 文艺范

《我在他乡挺好的》豆瓣8.4分给迎难而上者一缕温情

华西都市报2021-08-03 02:46:37.0文艺范

《我在他乡挺好的》贵在真实。

《你好,火焰蓝》中,张慧雯与龚俊演出了CP感。

  毫无征兆地,《我在他乡挺好的》火了。几乎没有前期宣传,这部12集短剧第一周登场,已有超两万人打出了8.4的高分。没有名导、名编剧和重磅级演员加盟,主创列表里最为观众熟悉的名字是任素汐和白宇帆,前者曾凭电影《半个喜剧》被提名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后者因《山海情》马得宝一角入围白玉兰最佳男配角提名。看起来朴实无华的创作班底凭什么被观众预定为今夏最佳之一?“感同身受”是最重要答案。

将“异乡打拼”诉诸真实细节

  围绕乔夕辰、纪南嘉、许言、胡晶晶四位小城姑娘,《我在他乡挺好的》用大量接近真实的场景、真实的细节、真实的情感逻辑、真实的人物状态,反映了人在他乡、拼在大都市的生活日常。剧中有现实主义的凌厉本色,不掩饰独在异乡各式各样的难,也不讳言人生路上层出不穷的坎,“懂你”的创作姿态造就了许多“漂一族”的共鸣,观众看剧中人,就像看见了自己。但它又不那么凌厉,更不传递焦虑或者悲观,而是用许多个意料外情理中的细节反转,给了迎难而上的人一缕温情。
  “北上广深”仿佛是个有魔力的词,“漂一族”的坚强外表下,总有着不足为外人道的难。漫长的通勤、糟心的租房、职场竞争、孤独感等等,都或多或少曾被都市剧描摹。《我在他乡挺好的》能突围,不在乎剧中开创性地观照到了哪些逆境,而是在乎剧本把高度概括性的词条诉诸于逼近真实的细节,质朴又贴切。
  上班早高峰,胡晶晶在地铁里都快被挤成沙丁鱼了。一抬头,有人正大口嚼着包子,眼看着馅儿摇摇欲坠,姑娘没开口,只是悄悄蹙眉。身边的老太太被上下车的人潮冲得踉踉跄跄,她伸手扶了一把,同样不吭一声。寥寥几个镜头,早高峰时北京地铁通勤的典型场景,被弹幕里认证为“我的日常”。
  异乡租房的难题,也唤醒了不少观众离乡奋斗时的共同记忆。房东找上门,乔夕辰才知黑中介私吞半年房租,闹到派出所,姑娘最终只得了三天搬家的余地,钱和房都没了着落。因为“租房”而生出的无尽琐碎烦恼,是剧中人的,也是荧屏前无数普通人感同身受的。

用最朴素的情意为生活加一颗糖

  按人设来看,《我在他乡挺好的》没有太多戏剧化的、足够炸裂热搜话题的标签。故事里的主角都是勤勤恳恳的打工人,“北漂”“奋斗”“普通”是他们的共性。但也不可否认,故事一开局就是极其戏剧化的暴击:胡晶晶从天桥一跃而下,生日成了忌日。
  怎样从平淡生活激出故事的魅力,怎样让极端的桥段不落入狗血套路,奏效的依然是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
  胡晶晶的意外离世,不仅令闺蜜错愕,也令观众措手不及。为让人物取信于观众,剧作从真实的情感逻辑、平实的生活细节入手,通过闺蜜们的追寻,以逝者的生活痕迹拼凑出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她像极了真实世界中的许多人,外表不那么出众,但心地善良、个性爽朗,愿为朋友挺身而出,却在自己遇上难处时独自消化。直到意外降临,身边人才蓦然惊觉,原来她或他还有许多秘密。也是依靠逻辑自洽的推导,剧本用胡晶晶的悲剧诠释了让人唏嘘的成年人的崩溃,看似在瞬间突发,实则在坚强的外表下早已有漫长的负面情绪累积。
  可以说,《我在他乡挺好的》直面了生活中的难,由此触及了万千人心。更难得的是,剧本不用“难上加难”来制造焦虑,许多时候,该剧表现出一种中正平和的现实主义美学风格,用最朴素的情意为每个人生活中可能品尝到的“苦咖啡”,加了一颗糖。
  导演李漠说:“剧中每个角色都是带着梦想与希望在努力生活,也希望传递给观众无论面对何种困难或逆境,都能更坚强地生活下去,对生活充满希望。”就像剧中有句台词,他乡打拼当然有种种难,有千万个理由让人却步,但留下,只需要一个理由,“这座包容的城市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 据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