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黎冰鸿创作的油画作品《南昌起义》,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1927年7月30日,江西南昌,一场关于是否继续起义的紧急会议上,争论异常激烈。一向温文尔雅的周恩来没压住怒火,砰地一声,拍案而起。“拍桌子这个举动,是我平生仅有的一次。”20年后,周恩来曾这样说。
1927年8月1日凌晨,中国共产党用南昌城头的枪声,向世界发出了独立领导武装革命的宣言。枪声划破黑夜,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就此诞生。
1927年7月27日,周恩来秘密抵达南昌。他匆匆赶往朱德的公寓,商量大事。
7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委会决定,以在“东征讨蒋”口号下聚集在九江、南昌一带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叶挺率领的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和朱德领导的第三军军官教育团为基础,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并决定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等人组成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任书记。
当时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周围掌握和影响的起义部队共计两万余人。7月28日,在贺龙包下的江西大旅社里,成立了起义总指挥部,决定7月30日发动起义。枪和人,都已安排妥当,起义箭在弦上。
7月30日清晨,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张国焘抵达南昌后立即参加紧急会议。会上,他坚称共产国际要求,起义需重新讨论。如要发动起义,得说服当时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统帅张发奎。但周恩来、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中国共产党人比共产国际有更清醒的认识:张发奎的思想境界并没有达到革命者的高度,甚至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也在动摇,与汪精卫联手是早晚的事。
起义迫在眉睫,张国焘却试图打乱一切计划。他在会上的蛮横与偏执,引发众怒,甚至连公认最能克制的周恩来当时也激动地拍了桌子。连续两次会议后,张国焘最终在多数人坚持发动起义的决定下,不得已只好同意。
考虑到部队下达命令以及进入作战需要一定时间,周恩来与贺龙、叶挺等人商量后,把起义时间改在了8月1日凌晨4点。7月31日晚10点,执勤士兵发现赵福生偷偷潜入敌营指挥部后,立即上报。贺龙获悉情况后立即向前敌委员会报告。前敌委员会决定提前两小时发动起义。
8月1日凌晨2点,南昌城传来三声清晰的信号枪声,起义部队以“河山统一”为口令,向着南昌城的敌人发起猛攻。到8月1日清晨6点,南昌城内守军已全部肃清,起义部队共歼敌3000多人,缴枪5000多支、子弹70余万发。战斗结束后,当天还举行了一次集会,周恩来快步走上台,宣布起义成功。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阶段。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上,毛泽东指出“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随后,中共中央决定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湖南传达会议精神,领导秋收起义。这一次,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了自己的旗号,人民军队有了第一面带有镰刀、斧头、五角星的工农革命军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