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 要闻

从第一代核潜艇到“华龙一号”

华西都市报2021-06-29 03:32:19.0要闻

在“华龙一号”模型前,万钢谈“两弹一星”精神传承。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帆
  “在这个展览里,两弹一星垂范在前,‘华龙一号’和核动力潜艇紧随其后,体现了中国核工业的传承发展。”“华龙一号”是中国继高铁之后的又一张靓丽的“国家名片”,站在它的模型面前,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党委书记万钢如是表示。
  1200余张历史图片和400余件文物实物,勾勒出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征程。6月26日上午,“壮丽史诗伟大飞跃”——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在成都世纪城会展中心揭开大幕。
  本次展览的不少“硬核”展品让人惊叹。其中,原子弹和氢弹模型以及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模型显示了中国军工业的雄壮威武,而“玲龙一号”和“华龙一号”核反应堆的模型则彰显了中国在原子能民用技术上已位居世界前列。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代核潜艇和“华龙一号”都是地地道道的“四川造”。
  在本次展览中,四川观众终于能目睹“华龙一号”的“真容”,这个大名鼎鼎的核反应堆以横剖面的形式,佐以光电系统展示了民用核反应堆的结构细节和工作原理,让人叹为观止。
  在展览现场,万钢告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制造核反应堆是国家的重大科技工程,研制周期很长,有的时间会花十多二十年,而且对技术要求很高,因此从‘两弹一星’到‘华龙一号’均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组织全国最优秀的科技精英一同攻坚。”
  在现场,万钢还对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进行了一次小小的科普。他指着“华龙一号”的模型介绍说:“它的优势就是安全性高、技术先进,其工作原理就是用核裂变产生热量,然后使水变成蒸汽来发电。你们看到的红色部分是堆芯,也就是反应堆的心脏。”
  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除了设计制造出代表今日中国“排面”的“华龙一号”,半个世纪前那艘震惊世界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也是出自核动力院的专家们之手。在这次展览上,这艘传奇的核潜艇模型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核潜艇,最重要的是潜艇内的核反应堆,这是整个潜艇的动力之源。为建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1965年9月,代号为909的潜艇核动力研究设计基地正式成立。
  经过1965年的两次中央专委会的决定,潜艇核动力研究设计基地以及核潜艇模式堆的地点最终选在四川省夹江县的一个山沟里。1966年2月,工程队开进这座山沟。到1969年底,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就是靠着这样的奉献精神在这千年未变的山沟里建立起来。1970年5月至7月,核潜艇陆上模式堆进入调试阶段。在7月26日下午5时许,中国核潜艇陆上模式堆首次实现核能发电,至8月30日达到满功率运行。1970年12月2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下水。
  “壮丽史诗伟大飞跃”——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上这些珍贵的展品,从宏观上让观众看到了百年来的岁月变迁和时代进步,从微观上也让大家目睹了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之路,从军用到民用,从“聚变”到巨变,这背后是中国几代科学家的默默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