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聂海胜(中)、刘伯明(右)和汤洪波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与记者见面。 新华社发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于6月17日9时22分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人组成。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16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的。
季启明说,经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人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航天员聂海胜参加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刘伯明参加过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汤洪波是首次飞行。
季启明说,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火箭将于16日上午进行推进剂加注。
季启明表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有以下主要目的:在轨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航天员搜索救援能力;开展多领域的空间应用及实(试)验;综合评估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和性能,进一步考核各系统间的匹配性和协调性,为后续任务积累经验。
按计划,神舟十二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核心舱,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驻留约3个月后,搭乘飞船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
目前,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组合体状态稳定,各项设备工作正常,具备交会对接与航天员进驻条件。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各系统已完成综合演练,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前各项准备已基本就绪。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爱国诗人屈原在2000多年前发出了这样的天问。
2000多年后,航天员们将从问天阁出发,再次叩响浩瀚宇宙的大门。
淅淅沥沥,戈壁滩上难得下起了小雨,淋湿了胡杨林,也浸润了通向发射场的路。
16日上午,雨霁云收,阳光照进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宣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人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三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问天阁,得名于古人“天问”的畅想与“把酒问青天”的诗情。这座寓意航天人不断探索宇宙奥秘的小楼,是中国航天员踏上征程的“出发站”。
按照惯例,飞船发射前一个星期,航天员们会来到这里进行隔离。
上午11时,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胸戴党徽,精神饱满地走进中外媒体记者见面会会场。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三名航天员向现场的中外记者举手致敬。
会场爆发出热烈掌声,快门声此起彼伏。与以往见面会不同的是,这一次,三位航天员采用站姿与中外记者见面。
聂海胜的胸标上,有两颗金色星星,代表着他曾两次进入太空。“这次将是我们进入空间站阶段后的首次载人飞行,能代表祖国飞天,我始终怀有强烈而神圣的使命感和荣誉感。”聂海胜说,有幸能够开跑新起点上的“第一棒”,也有很多新的期待。
作为此次任务的指令长,即将第3次出访太空的聂海胜,见证了中国航天史上不止一次的“首次”。2005年10月12日,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飞向太空,和航天员费俊龙一起进行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2013年6月11日,聂海胜出任神舟十号飞船指令长,圆满完成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有记者向聂海胜提问,成为航天员的23年间,如何保持最佳状态。“时刻准备接受祖国挑选,是我们一直坚守的信条。”聂海胜回答道,“只要祖国需要、任务需要,我们随时会以最佳的状态和最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履行使命。”
从入选中国首批航天员开始,聂海胜3次入选飞行任务乘组,3次入选备份航天员。“作为指令长,我会团结带领乘组,严密实施、精心操作,努力克服一切困难。有全国人民的美好祝福,有工程全线的支持努力,有训练打下的坚实基础,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好此次任务。”聂海胜说。
航天员刘伯明也是太空的“老朋友”,他和聂海胜同为中国首批航天员。13年前,刘伯明执行了神舟七号任务,并协助航天员翟志刚完成了中国航天史上第一次空间出舱活动任务。刘伯明表示,有了严格、系统、全面的训练,这一次更加有信心应对各种挑战。
谈及13年间最大的体会和变化,刘伯明表示,这13年,我们每一名航天员都在紧张地备战,都在为梦想而坚守,都在为使命而拼搏。“这13年,中国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地将梦想变为现实,我也在追逐梦想的征程中不断前行。”
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中,刘伯明将身着我国研制的新一代舱外航天服出舱。
1975年出生的汤洪波,是神舟十二号任务中最年轻的航天员,也是这次任务中唯一一位首征太空的航天员。
“我1995年入选飞行员,2010年入选航天员,航空与航天,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完成这个转变,是一个艰苦而又难忘的经历。”汤洪波说,要想向上生长,先要向下扎根,只有地面训练到位,才能胜任飞天任务,“我将坚决圆满地完成任务,不辜负事业、不辜负国家”。
见面会上,汤洪波同样也表示很有信心。在他看来,信心的背后,是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稳步推进的强大支撑。
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工作到太空行走,从短期停留到中期驻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每一步跨越,都凝聚着航天员们飞天逐梦的勇敢与执着。
“我也十分期待有朝一日能和来自世界其他国家的航天员一起遨游‘天宫’。”汤洪波说。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实施期间恰逢党的百年华诞。有着近35年党龄的聂海胜向中外记者表示:“我们向前走的每一步,都承载着党、国家和人民的厚重期望,都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