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湖遗址。
贾湖遗址发掘现场。
贾湖遗址出土的刻符龟甲。
贾湖遗址出土的部分骨笛。
和龟甲同时出土的叉形器。
□项木咄 项木咄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硕士,知乎考古大V,致力于用通俗有趣的方式,分享考古和艺术领域中的有趣故事及其背后的专业知识。
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陶器中沉淀的残留物,是那个时候的先民使用陶器后留下的“物证”。从 1999 年开始,国内考古学家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麦克戈文教授合作,对16个陶片标本上的沉淀物进行了化学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这些陶器曾经盛放过以稻米、蜂蜜和水果为原料混合而成的发酵酒。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酒类饮料的沉淀物,从而将人类酿酒史提前到了距今 约 9000年前后,将世界酒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
《国家宝藏》节目里,蔡国庆父子演的贾湖骨笛情景剧,第一幕就是先民在品尝食物坏掉后形成的“饮料”。剧里并没有点明这个“饮料”究竟是什么,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其中一个人说“喝完之后晕乎乎”这句话来推测,这个“饮料”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酒”。
酒,似乎是全人类的共同爱好。古人将酒的发明归功于仪狄和少康。《世本》中说:“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秫酒。”许慎的《说文》中也说:“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晋代的文人江统则反对这一论调,他在《酒诰》中认为,酒的出现完全是自然造化之功,由于一些谷物在烹熟之后未食用完,存放一段时间后发酵成了酒。受此启发,古人最终创造出了美酒。
当然,古书上的记载有的是不可信的。要真正解决“酒什么时候发明”这个问题,还得靠考古学的研究。
考古学讲究“以实物说话”,所以有学者提出,如果在遗址的盛酒、饮酒的用具中发现了酒的成分,就可以非常有力地证明这里已经出现酒了。在很多遗址中发现了类似的证据,例如1979年、1980年和1987年,在河南罗山莽张天湖商代墓葬中先后三次出土了内含液体的青铜提梁卣。专家对液体进行了分析,确认是残留的酒液,这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酒液体,距今已3000多年。另外,山东滕州一处商周薛国墓地出土的5件密封良好的青铜酒器中也发现了3000年前疑似酒类的清澈液体。
但是,“以实物说话”这个方法有个致命的缺陷,因为酒精是一种极易挥发和受微生物影响的化合物,在漫长的时间中很难保存下来。所以前文提到的两个例子,年代距今都不是很远。如果用这种方法来寻找“最早”的酒,实在是有点力不从心。还有其他办法吗?经常逛博物馆的朋友可能会留心到,博物馆里很多大型的陶器都会标注其用途是酒器,比如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瓮、大汶口文化高柄杯等。那么,是否可以以酒器作为酒出现的证据呢?这个方法乍一听觉得挺有道理,但却经不起推敲。首先,是否一定有了酒具、酒器才能酿酒、喝酒?其次,众所周知,史前陶器一器多用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些罐、瓮、杯,虽然博物馆标注的用途是酒器,但更多的可能,估计还是盛放水、羹、饭等食物。
所以,还需要更直接的方法和手段。
考古学家在贾湖遗址中发现了一些形状很有特色的陶器,像腹部穿孔的甑形器、小口双耳罐、高领敞口罐等。从样式来看,应该是用来存放液体的器物,可由于时间太久,陶器中早已空空如也。不过,细心的专家发现,虽然陶器中早已没有液体,但由于长时间使用,器皿的底部竟然沉淀了一层薄薄的残留物。
恰恰是这些残留物,为日后的研究提供了巨大方便。
在考古学发展的早期阶段,考古学家都是根据发掘出土的遗物、遗址的分布状况和结构来诠释考古发现的,这些都是肉眼能够见到的信息。但是随着考古学的不断发展、不同学科的逐渐介入,考古遗址中那些隐秘的、不易被发觉的部分,例如附着在容器上的残渣、工具上的一些使用痕迹等等,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这些所谓的“残留物”就能够提供巨大的信息。随着对残留物研究的深入,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叫“残留物分析”的新的考古学方向。
贾湖遗址陶器中沉淀的残留物,是那个时候的先民使用陶器后留下的“物证”。从1999年开始,国内考古学家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麦克戈文教授合作,对16个陶片标本上的沉淀物进行了化学分析。麦克戈文是世界酒史研究领域的绝对权威,他曾在伊朗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两件盛有液体的陶罐,距今约7400年左右,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酒实物。
实验结果出人意料,这些沉淀物中含有酒类挥发后的酒石酸,还包含有蜂蜜和山楂的化学成分。麦克戈文最终得出结论:这些陶器曾经盛放过以稻米、蜂蜜和水果为原料混合而成的发酵酒。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酒类饮料的沉淀物,从而将人类酿酒史提前到了距今约9000年前后,将世界酒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
不过,我们还需要纠正一个概念性问题。如果单纯从考古学角度考虑,其实很难解出“酒的发明起于何时”这个问题。因为考古学讲究的是“以材料说话”,即使是残留物分析,讲究的也是“有什么材料得出什么事实”,而年代越古老,留下的材料就越有限,就越会存在“幸存者偏差”。所以我们只能说,这是目前为止最早的酒类饮料沉淀物。说不定,过一段日子考古学家又发现了新的史前遗址,把人类的酿酒史推到了万年以前呢。
暂且可以将贾湖遗址列为目前世界上最早发现酿造酒类的古人类遗址。那么,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这些酒是用来干啥的?难道也像现在这样,喝酒是为了消遣?
这个解释基本上不太可能成立,毕竟这是距今9000年的遗址,那时的生产力还没有如此发达,连温饱都成问题,更别说有消遣娱乐活动了。
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酒的产生,与原始社会的巫术行为有关。
在贾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与原始崇拜、原始巫术相关的证据。最明显的,就是大量的墓葬中随葬了数量不等的龟甲。这些龟甲以8个为一组,有的有穿孔,有的还有契刻符号,甚至还有长期把玩的痕迹。
这些龟甲往往又随葬骨笛和叉形骨器。其中有一个墓在发掘时,没有发现墓主人的头骨,但在头骨部位放了一组八个龟甲,边上放了一件叉形骨器,左肩上放了两件七孔骨笛。很明显,这些东西不可能是生产性工具,作为巫术法器的可能性更大。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落后,思想不发达,很多自然界的现象,比如下雨、打雷、刮风等,先民们都无法理解,可偏偏这些东西,是最影响他们日常活动的。这个时候,他们就自然而然把这些现象归结于某些“神”的行为,他们尝试着与“神”进行沟通,于是就诞生了“巫师”这种职业。
巫师一般都是当时社会的上流人士,他们沟通天地,联络人神,并且可以预知未来,深受族人的敬畏。而巫师在主持巫术仪式时,为了尽快使自己达到癫狂的通神状态,往往会使用一些道具,这个时候,几杯酒喝下去,在酒精的作用下,巫师的神志开始迷糊,行为变得癫狂,最终进入“通神”状态。
在贾湖遗址,除了《国家宝藏》中提到的世界上最早的管乐器,和上文提到的世界上最早的酒之外,还藏着很多有趣的秘密,比如这里出土了一批龟甲,上面发现了契刻符号,比安阳殷墟的甲骨文还要早5000多年,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最早的文字雏形之一。这里还出土了一批碳化稻米,以及配套的石铲、石镰、石磨盘等农具,说明早在9000年前,贾湖人已经开始种植水稻了,是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之一……
贾湖,真的有太多太多的惊喜,等着人们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