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 宽窄巷

五灵故事

华西都市报2021-04-05 22:24:12.0宽窄巷

  

□何军林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每次听人唱起这首《家在东北》,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老家。当然,我的老家不在东北而在川北,准确地讲,是位于四川南部县最东面的五灵乡。
  五灵乡地处嘉陵江东岸,犹如江湾中一块沉睡的化石,千百年来守望着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矗立着“八大山”“三大寨”:美女山、尖沿山、马鞍山、阴灵山、二龙山、三角山、天定山、高匣子山;石城寨、母猪寨、青岩寨。这些“大山”“大寨”,虽然对外地人而言很陌生,但在我的老家却如雷贯耳,被家乡人喊得震天响,并衍生了无数个传奇的故事。
  曾经无数次,在别人问及我老家的时候,我都会非常自豪地宣称:我的老家在川北,在南部县五灵乡,属于川陕革命老区。我没有杜撰,1933年至1935年间,红九军81团政治部曾设在五灵乡石城寨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石城寨海拔610米,城寨总面积约9000平方米,周围沟深壁陡,地势极为险要。山寨与外界相连仅为东南向的寨门,门高3.4米、宽1.4米,建于山嘴,石梯150级下通山脚。红军选择此处驻扎并建立政权,显然与山寨易守难攻有关系。
  红军的身影虽早已远去,但当年为了扩大政治宣传,在山寨石壁上刻下的“坚决保卫自己的土地和政府”等标语,至今仍清晰如初,回荡着一股激昂豪壮之气。石城寨上还有一块地叫“红军地”,曾经有一位牺牲的红军战士埋葬在这里。每年清明节,当地人都会去祭拜那位无名红军战士。
  事实上,红军留下的痕迹在五灵乡随处可见。在乡政府所在地的大门外有一条巷子,名叫“红军巷”,巷子的石墙上刻满了“坚决消灭敌人,扩大和巩固川陕苏区”“坚决保卫得到的土地和政权,苏区寸土不让”等标语,虽经数十年风雨剥蚀,但仍能辨认。
  我在乡中学读书那段时间,老爱往红军巷跑,还喜欢伸出手指沿着标语的刻痕划拉,并想象当年轰轰烈烈的革命场景,想象自己要是早出生几十年当上红军战士会是什么样子。当年,五灵乡有一大批青年响应革命号召,踊跃加入红军。从这里走出的红军中,有名在册的烈士就达60人。
  当然,五灵乡不只拥有红色记忆,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境内文物古迹众多。自唐代以来,五灵乡就因盛产白蜡而闻名川北,广元、巴中等地的客商经常前来用粮食换白蜡。清朝晚期,石城寨西侧的天定山上塑有5尊菩萨,东为张之伯、西为赵公明、南为刘元达、北为杨之辉、中间为朱天鳞(吕岳),据说神通广大、数显神灵,当地老百姓称为“五灵”,天定山周围的地域也被俗称为五灵庙。
  关于五灵乡,可说的太多。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这里的风土人情文物古迹,这里的传说掌故家长里短,都已深入到我的血脉中,被我带着走南闯北,被我悉心呵护。其实说与不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五灵乡千百年来都守望在那里,还将千百年地守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