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 要闻

还原成都“吉普车事件”始末

华西都市报2024-05-16 02:41:45.0要闻

事件中的吉普车。图据网络

警方通报。

  近日发生在成都市成华区长融街的一起居民街头纠纷,衍生出各种各样的传言,经警方通报证实均为不实言论,造谣“儿子是市长”等话题的网民受到了行政拘留处罚。
  这起街头纠纷是如何发生并演化的?现场为何有十几名警察围住吉普车?“儿子是市长”是谁杜撰的?5月14日至15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通过采访处警民警、走访事件当事人和查看视频资料,梳理还原了这起居民街头纠纷发生的详细经过。

1
争吵前半小时发生了什么?

  根据处警民警介绍,记者对此事的“时间轴”进行了简单梳理。
  5月12日下午,成都市成华区长融街与长融西三路路口,一辆“牧马人”黑色吉普越野车临停路边,65岁的车主罗某下车办事。
  16时16分,车主罗某和男子张某某在街边发生了言语争执,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引来了旁边一些市民的围观。
  这次争吵的原因,起于2分钟之前。
  当事人之一的张某某,当日中午在龙泉驿区与朋友饮用白酒、啤酒后,乘公交车到达长融街附近,此时罗某办完事后准备驾车离开。
  所有事情的源头是张某某的一个动作——16时14分,张某某路过罗某的“牧马人”时,用手触摸敲打了车身。
  而罗某刚好就在车旁,对张某某敲打车辆的行为“很不安逸”,当场就质问他为什么要敲她的车。张某某事后在派出所,当着罗某的面再次说,当时自己这么做是“好奇车辆的材质”。
  16时16分,罗某查看车辆发现右后侧的轮眉(即越野车车轮上方弧形挡板)处有一条划痕,遂怀疑是刚离开的张某某所为。于是罗某便驾车上前将张某某拦下理论,要求他道歉。张某某事后对此解释说,一是自己没有划车,二是担心“找我赔钱”,认为对方要求无理,于是拒绝道歉并准备离开,但被罗某再次拦下,双方发生激烈争吵。
  “开车的孃孃,坚持要喊他道歉。”当时在现场的环卫工徐大姐目睹了这一过程,“但并没有说要喊他赔钱”,徐大姐事后作为证人之一描述了一些细节。

2
争吵后半小时发生了什么?

  当时,罗某拉着张某某衣服让他看车辆划痕,但张某某不愿意并推了罗某一下。争吵中,张某某情急之下说:“哎呀你是地主……有钱人打压我们穷人嗦。”这个时候有围观市民开始起哄。
  见围观者支持自己,张某某又围着吉普车拍打了好几次,争执过程中还多次踢了车轮,大声说“看嘛,这样拍……咋个可能有划痕”。张某某在现场情绪激动,来回呼吁围观者给自己评理,双方争吵愈演愈烈,罗某则以“车辆弄坏了你赔不起”等言论回击,双方矛盾升级。多名目击者证实,罗某并没说“赔1万元”的话。“我没听到那个太婆要他赔钱。”环卫工徐大姐说。
  16时20分许,罗某拨打110报警。警方到达现场了解事件经过后,要求二人都回派出所进一步调查。
  对此张某某拒不配合,说他不去派出所,其间还对现场处置的民警有推搡行为,并准备离开现场。
  民警依法对张某某口头传唤,并呼叫了增援警力。现场僵持了一段时间后,16时52分,民警口头传唤无效后依法将其强制带离。
  由于罗某的车被围观者拦着不让开走,有人喊着“是不是要把她放跑,不准走”“你们凭啥子拷人家(张某某)”,民警向群众解释处警流程,并表示如果不相信是带回派出所,那现场可出几个人一起去作证。随后,邀请了两名证人一同回到派出所。
  17时35分,民警终于顺利将罗某带回万年场派出所。

3
老太说过“儿子是市长”没有?

  两个人的街头吵架加上围观者的参与,很快形成了多个不同的内容版本在网络传播,其中“老太说‘我儿子是市长’”传播最广。
  记者从警方了解到,因造谣被行政拘留的男子张某承认,他也是看热闹听别人这么说,觉得很气愤,然后在抖音发布了“一个小伙子路过吉普车摸了一下,车上一个老太太下车就给了小伙子几巴掌,司机是个老头,说他车一百多万,还要求赔偿一万元,骂小伙是穷光蛋……”的内容。成都“吉普车车主”“摸一次赔一万”“吉普车(车主)儿子是市长”等关键词引发热议。
  至于网传的“老太打了男子耳光”,张某某在调解过程中说得很清楚,罗某数次伸手抓扯他的衣服不准他走,而多名目击证人说没看到罗某扇张某某耳光。
  罗某的儿子真是市长吗?
  记者经过调查证实,今年65岁的罗某属于退休医护人员,现为成都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返聘医生,平时住在单位附近。
  罗某没有子女,这一点得到了其同事的证实。医院同事透露,罗某在单位工作了30年,近年退休后又被返聘工作。同时,警方通报,没有发现罗某亲属有政府相关单位的从业经历。

4
涉事车辆是套牌车吗?

  事发后网上有人说罗某车辆涉嫌套牌。对此,成都交警部门核实:该车牌经过转让登记,网络平台上的信息并未实时更新:2015年5月12日,该车牌号登记为一辆哈弗车,该车2018年12月9日转出,2021年3月18日另一辆哈弗车通过转让登记获得该号牌,其于2021年3月26日转出。2022年1月6日一辆吉普牧马人注册登记至今,正是罗某现在所驾驶的这辆车,传言的“套牌”不属实。

5
划痕是“挡泥板”部位吗?

  此前,有网友关心,按照汽车挡泥板的设置,一般会在轮胎后方,以成年人身高判断,要划伤挡泥板需蹲下身;挡泥板一般比较耐用,就算用脚踢也不易被踢坏,怎么能看出划痕呢?
  据双方事发后调解时确认,罗某将怀疑被划伤的部位描述成俗称的“挡泥板”,实际上是右后轮的“轮眉”,这个部位一般在越野车上比较常见,普通轿车和城市SUV并不具备,罗某越野车本身车身较高,轮眉距离地面1米多。张某某在派出所的时候曾再次说自己确实多次敲打车身,但坚称自己没有做划车的动作,最终双方未再在这个细节上反复纠缠。

6
为何张某某要被强制传唤?

  张某某今年41岁,在成华区一家工地务工,记者15日联系时他在工地做活。记者通过采访处警民警和查看执法记录仪了解到,张某某不愿意到派出所,前后4次准备离开现场,并推搡民警。民警多次告知其需配合调查,又口头警告2次无果,最终在增援警力协助下,依法对张某某采取强制措施将其带离现场,并告知围观者“公安机关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现场可以拍摄视频,但不要断章取义”。

7
民警为何“围住吉普车”?

  各种猜测中,还有一个细节被多次提及:现场十余名警力围住吉普车,有网民结合前期传言更加认为“这个人背景不简单”“来这么多警察保护她的车”“背景深厚坐实了”。
  记者向警方了解到,民警用警车将罗某带到派出所,吉普车则留在原地,民警现场劝说围观群众离开。后来,有个别人员开始起哄,现场警力依法对车辆实施了隔离,防止不明实情的人员一时冲动破坏罗某的车辆导致事态升级,并不是所谓的“罗某背景深厚能调动警力”。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 李逢春 钟晓璐

快评
多些耐心求证少些以讹传讹
不要让自己成为传谣的一环
□蒋璟璟

  一起原本普通的街头纠纷,竟在线上线下两个场域内引发轩然大波。复盘此事来龙去脉,当事双方“不冷静”“不理智”的言行,固然是小事闹大的导火索。然而除此之外,更值得反思的,或许还是诸如“儿子是市长”之类荒诞谣言的传播链条。
  剑拔弩张的事发现场,难免议论不断,七嘴八舌间,无端杜撰、捕风捉影之说在人群中口耳相传。这之后,个别“现场围观者”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以发帖配图、开设直播等方式,不加甄别地就把种种“谣传”搬运到网络大肆传播。从“路人”化身“爆料人”,来自第一现场、看似原汁原味的“一手消息”极具迷惑性,由此也难怪不少网友信以为真“掉进坑”。
  类似事情此前早有先例,说到底,这还是最基本的陈述规范问题以及采信逻辑问题。严格区分确定的事实和不确定的“传闻”,多些耐心求证少些“张口就来”,不让自己成为传谣的一环,这既是对他人负责,也是自我保护。健康的网络生态,需要准确的真相,更需要每一个理智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