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民俗之中都有种种避讳,反映在方言上,就是避讳用语。这是一种有趣的历史文化现象。
譬如镇邪克凶求吉保泰的习俗和土语有:修房造屋砌石脚时,就要嵌入镌刻着“泰山石敢当”的镇邪石;房架上大梁时,要在大梁中央系上一根大红布条;房子建成后,要在屋檐下挂置一面镜子,镜面朝外,意在将一切邪恶凶险“反射”、打压回去;讲究的人家,还会在门楣上或双扇大门上装设凶神恶煞的大嘴“吞口儿”把门——对家宅进行立体的、全方位的镇守防卫。
在一些地区,人死了忌讳说“死”,而是说“‘走’掉喽”;“上山”,则成了出殡的专用名词(而平日上山,只能说讳语:“上茅坡”);出殡时,则在棺木前头用麻绳缚脚固定一只雄赳赳的大红公鸡,以啄蜈蚣等不吉之物,维护逝者的尊严与平安。过去,我家隔壁就是傅家马店,我就读的天上宫小学西隔壁又是汤家马店,所以,我从小就晓得马帮的领头骡马,额头上都要系一面圆形镜子,一是为了深山老林间镇山鬼、避河妖;二是其具有反光作用,给山道上随时可能迎面而来的马帮队伍打个“点子(信号)”,以防在险窄之处突然遭遇而避让不及。
过去,小孩子夭折率高,忌讳说“死”字,而是婉转地说“坏掉喽”。民间还有为小儿起(取)“草包”“闷猪”“狗剩儿”“狗蛋儿”等贱名,并将其手板印、脚板印镌刻于路中石板或石桥之上,让千人踩、万人踏,求其不招祸事,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