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鹏飞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 6月27日,我国“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最大民用运输枢纽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启用,为中国西部对外开放插上了新翅膀。
“神鸟”展开双翼,迎接八方旅客。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通航后,成都如何抓住新机遇,加快构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四川如何拥抱新未来,推动四川及西部地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西南航空市场又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带着问题,6月26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了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
航空业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发达的重要标志。放眼全球,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往往是国家级中心城市,如东京的羽田机场和成田机场,伦敦的希斯罗机场和盖特维克机场。
“一座城市拥有双国际机场,不仅在我国比较少见,在世界主要城市也不多。”倪鹏飞说,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在国际航空枢纽的位置会有显著的提升。
数据显示,2020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4074万人次,仅次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位居全国第二。其中,去年5月单月航班起降架次量居全球第一。
同时,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成都常住人口已超过了2000万。人口吸引力和集聚度的不断提升,也提高了成都对航空枢纽的需求。
“新机场启用后,成都将加快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的步伐。”倪鹏飞认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投运后,将扩大成都对外开放的水平,让“走出去,引进来”更方便。同时,还将推动旅游、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与国内外的联系。“还能从整体上提升成都的能级,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国际交往等方面。”
新机场不仅是一个交通枢纽,更是一个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新机场投运后,也将加速四川拥抱新未来,推动四川及西南地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倪鹏飞说,第一个变化,将会促进四川对外经贸的发展,促进产业分工,促进经济的增长。同时,有助于西南地区一些重要资源的开发,特别是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从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还将推动产业的升级。他认为,新机场投运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由于具有成本优势,有利于国内和国际相关产业的分工和转移。而高智力型的制造业可以通过新机场,引进高端人才走进来促进发展。
如何最大化发挥天府国际机场的作用呢?倪鹏飞认为,新机场必须要重视控制成本,只有把成本控制下来,优势才能凸显出来。简单说,就是要吸引旅客、吸引运量,就必须要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控制成本也意味着,整个西南地区的产业成本在下降,从而提升区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倪鹏飞说,天府机场可以与政府部门、产业协会合作,向世界推销四川的产品。此外,还可以与四川重要的产业进行战略合作,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也能够带动新机场自身的发展。
随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投运,不仅能显著改善双流机场现在的运营压力,还能优化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航空运输格局。
倪鹏飞告诉记者,首先市场规模会有较大的提升。“增加一个国际机场,肯定会让国际旅客、轻资产货运、高端服务业的规模扩大,然后传递到整个西南航空网络中去,增加整个西南地区空中的业务量。”倪鹏飞说。
从结构上来看,将进一步强化成都在西南地区航空枢纽的地位。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新机场投运前,成都和重庆是双空中枢纽。新机场投运后,双枢纽将变成三枢纽。“这个变化,强化了成都的区域作用。”
航空网络密度也在提升。倪鹏飞认为,受地理位置影响,空中交通是西南地区交通中非常重要的方式。在他看来,新机场开通后,随着内外业务量增加,会促进西南地区建立新的机场,同时还将增加支线航班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