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呈现四大特点
制图\\\\高翔
2025年上半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为31918.2亿元,同比增长5.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93.8亿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
这是7月17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2025年上半年四川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上获得的消息。
这一组组数据的背后,彰显了四川经济发展的哪些新动能?又如何进一步激活四川经济的内生增长力?
数据显示,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5年上半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为3191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63.3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1111.5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18843.4亿元,增长6.0%。
“在政策助力和各方努力下,上半年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回升,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交出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四川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杨治刚表示,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呈现出稳中有升、支撑有力、动能积聚和活力释放的特点。
从增速来看,上半年全省GDP同比增长5.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比一季度有所加快。
以“百县千片”建设为抓手,加快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今年上半年,全省夏粮播种面积1703.2万亩,比上年增加10.8万亩,增长0.6%,夏粮产量476.2万吨,比上年增加11.1万吨,增长2.4%;冬油菜籽产量379.5万吨,增长2.0%。
“今年上半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93.8亿元,同比增长3.3%、比一季度回升0.4个百分点。”谈及今年上半年全省农业经济的总体态势,杨治刚给出了“稳步提升”的回答。其中,大力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经济作物提质增效。上半年,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增长3.4%,水果产量增长6.4%,茶叶产量增长5.2%,都保持相对稳定增长态势。
“在‘天府森林四库’建设加快推动、淡水养殖提质增效、‘猪七条’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等政策因素带动下,全省农业经济可望保持平稳运行、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杨治刚说。
今年一季度,四川工业实现近三年最强开局,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在清洁能源、水力发电、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产业的带动下,这一态势在二季度得以延续。
“上半年,四川工业生产延续了一季度的良好开局,呈现出持续巩固回升态势。”杨治刚说,今年上半年,全省加快推动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和“15+N”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4.7%。1至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887.8亿元,同比增长3.1% ;实现利润总额1363.3亿元,增长7.0% 。 其中,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11.5%,创历史同期新高。
在工业彰显经济增长“压舱石”作用的同时,围绕高(高技术制造业)、绿(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专(专精特新工业企业)、新(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同样表现亮眼。
上半年,四川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15%;“新三样”产品产量持续扩大,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分别增长2.4倍、1.9倍、53.2%。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离不开一家家工业企业。目前,全省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专精特新企业3000余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5.2%左右,有100余户企业的年生产规模超过10亿元。
“今年上半年,全省专精特新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全省从事战略性新兴产品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合计增长9.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杨治刚分析称。
稳增长政策提振了市场信心,居民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上半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60.2亿元,同比增长5.6%;全省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6.2%。
消费端的活力离不开政策端的支撑。在以旧换新政策的带动下,上半年,以旧换新类商品对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市场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其中,全省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0.2%;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50.8%。
在投资端,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7%。民间投资活力明显增强,房地产开发投资止跌回稳。杨治刚说:“上半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6.5%,降幅比上年全年收窄3.4个百分点;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6.8%,降幅比上年全年收窄13.3个百分点。”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白兰